劇評《我們與惡的距離》---令人傷心又無解的人生
「到底什麼是好人? 什麼是壞人? 你有標準答案嗎?」
推薦指數: ★★★★☆
每一次難過的時候,我都會想起米津玄師的《Lemon》,這首歌真的是神曲,他唱出人活著苦苦掙扎的感覺,怎麼說呢...就是你的痛苦好像被了解,有一種安慰。《我們與惡的距離》很適合聽這首歌。
我印象最深刻的兩句話,「到底什麼是好人? 什麼是壞人? 你有標準答案嗎?」、「為什麼是我?」,這些問題有什麼正確答案嗎? 看美劇《9-1-1》(中譯《緊急呼救》),裡面長官跟新人說「Hand it off」,意思是讓它過去,我就在想「How? how? how to hand it off?」,人生有太多太多問題,沒有答案,它不是一份考卷,沒有正確解答,多半的時候,我們都在懵懵懂懂中度過,我們都在徬徨中做選擇,我們都在和命運爭一口氣,到底該怎麼做,才是對的? 才是好的? 很希望有人可以告訴我,到底該怎麼做。王赦(吳慷仁 飾演)說的「一個民主法治的國家要靠殺人才能夠撫慰人心,保障我們的安全,這個我沒有聽過。」,它讓我很震撼,因為我發現我自己就是這樣可悲的人,可是你知道為什麼嗎? 因為怨恨他人是簡單的,不然我們就會不斷的責怪自己,「如果...早知道...就好了」,夜深人靜時,你明明知道自己無能為力,卻還是忍不住想「如果...早知道...就好了」,為了活下去,人都會選擇怨恨,所以責怪,責怪體制、責怪殺人犯、責怪犯人的家屬,責怪任何可以讓我們繼續生活的所有事。李大芝生氣的問「我哥哥是殺了人,難道我們家人就沒有活下去的權利了嗎?」,宋喬安(賈靜雯 飾演)反問她「我兒子有活下去的權利嗎?」,這些台詞都寫得很扎入人心,是,李大芝一家人有活下去的權力,宋喬安的兒子也有活下去的權力,可是為什麼卻麼難以回答,這個劇本很常出現類似這樣的對話。廖紐世(宏都拉斯 飾演)講了一段話(大意是)「只有我們一家品味節制,有用嗎?」,我覺得這是很多人對人生無力改變時,常會出現自我催眠的一句話,「只有我怎樣怎樣,有用嗎? 這世界會改變嗎?」,太累了,當一個好人太累了,所以大部分的人都選擇放棄,選擇妥協,跟大環境一樣就好,有錢又不用受太多良心譴責,反正那個誰誰誰也是一樣,不覺得人很矛盾嗎? 我們總是希望自己與眾不同、獨一無二,卻又融於大眾,why?
談談演員,吳慷仁真的演得很好,我發現他演技越來越好,我不知道他本人對廢死這個議題有什麼想法,但是他很忠於王赦這個角色,他演出了王赦的想法,這是很難的,很多演員只想接一些容易的角色,高富帥、白富美,吳慷仁不論是在《我們與惡的距離》還是《麻醉風暴I》,都有令人驚豔的演出,你也許不同意王赦的觀點,但是吳慷仁確實將王赦演得非常出色。
賈靜雯,近年我不太喜歡賈靜雯,我很討厭一堆藝人不是在展現家中財富(家有多豪華,去哪個國家完等等),就是在曬小孩,既然是藝人就該拿作品來吸引觀眾,而非炫富,這種中國颳起的風氣,我實在覺得很倒胃口。但是,賈靜雯也確實演得很好,她將一個母親失去孩子的痛苦,表現得很棒,特別是那一幕「我過不去」,還有後面覺得對李大芝一家太過分,卻又說不出原諒的糾結,也演得很棒。
演的最爛的就是劉天晴,于卉喬飾演,任何人經歷過家人死亡,反應都絕對不是這麼冷靜平淡,特別是一個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,這邊就要拿《13 Reasons Why》來比較,漢娜的死,讓所有牽涉其中的人都產生變化,孩子們想要假裝一切都沒發生,甚至閉口不談,可是,他們都知道,一切都不一樣了,于卉喬並沒有演出那樣的改變,年紀太小,經歷太少,是可以理解的。
這是一個好劇本,可能有些人不喜歡結尾,可是別忘了,這是電視劇,並不是要傳頌生活多困難,總是要讓觀眾有一些希望。這個劇本讓我有一個這麼感覺,釋懷,讓所有人都釋懷,然後繼續往前走,不是讓你遺忘已經死去的人,而是讓你學著怎麼和那份痛楚生活下去,或許哪天,被害者家屬與犯人家屬能待在同一個地方,喝一杯茶,聊聊未來。所以這個結局我是滿意的,這樣的一個結局,讓所有人都不再痛苦,我認為很好~ 我們都需要對怨恨釋懷,但如果你還不行,那也沒關係,因為那是你的權力,對於你的失去,你有資格憤怒,你可以憤怒。
再來就要從商業角度看這個劇本了,我覺得它夠深入,這個劇本可以看到所有人的觀點,法扶律師、法扶律師的太太、受害者家屬、犯人家屬、精神病家屬等等,它演得很全面,可是不夠廣,我所謂的廣是指集數太少,任何一個電視劇,只有十集真的太少,特別是這種一個星期演兩集,如果一個星期只演一集,還稍微可以忍,一星期播兩集,這樣太少,你要想,全部只演五個星期,要做什麼商業活動都好像辦不起來,寫一個這麼好的劇本,不是隨隨便便寫得出來,台灣現階段電視劇有這個問題,好的劇本形成不了IP(對,我也在講IP,原本覺得IP很愚蠢),將IP(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)這兩個字用的徹底的是中國大陸,《三生三世 十里桃花》大紅,馬上就有下一部《三生三世 桃花思慕》;《瑯琊榜》大紅,馬上就寫下一部《瑯琊榜之風起長林》,中國電視劇在延續IP這件事上做得很徹底,可能是他們製作成本都很高,所以想盡辦法要延續電視劇的壽命,台灣的電視劇就比較可惜,而且不知道為什麼拍第二集通常都滿難看的,譬如《麻醉風暴2》。觀察韓國、台灣現況,其實都慢慢轉向美劇的風格,壓縮拍攝集數,盡量寫第二季、第三季,除去八點檔那種狗血劇,已經很少看到超過20集的電視劇(偶像劇),除非劇本很扎實。要怎麼延續好的劇本,我認為這是台灣電視劇的新挑戰,題外話,《麻醉風暴》有要拍第三集嗎?
我相信「愛」能帶領我們面對一切困難,只是如何在困境當中仍然相信這點,是我們一輩子都要學習的事情。
推薦指數: ★★★★☆
每一次難過的時候,我都會想起米津玄師的《Lemon》,這首歌真的是神曲,他唱出人活著苦苦掙扎的感覺,怎麼說呢...就是你的痛苦好像被了解,有一種安慰。《我們與惡的距離》很適合聽這首歌。
我印象最深刻的兩句話,「到底什麼是好人? 什麼是壞人? 你有標準答案嗎?」、「為什麼是我?」,這些問題有什麼正確答案嗎? 看美劇《9-1-1》(中譯《緊急呼救》),裡面長官跟新人說「Hand it off」,意思是讓它過去,我就在想「How? how? how to hand it off?」,人生有太多太多問題,沒有答案,它不是一份考卷,沒有正確解答,多半的時候,我們都在懵懵懂懂中度過,我們都在徬徨中做選擇,我們都在和命運爭一口氣,到底該怎麼做,才是對的? 才是好的? 很希望有人可以告訴我,到底該怎麼做。王赦(吳慷仁 飾演)說的「一個民主法治的國家要靠殺人才能夠撫慰人心,保障我們的安全,這個我沒有聽過。」,它讓我很震撼,因為我發現我自己就是這樣可悲的人,可是你知道為什麼嗎? 因為怨恨他人是簡單的,不然我們就會不斷的責怪自己,「如果...早知道...就好了」,夜深人靜時,你明明知道自己無能為力,卻還是忍不住想「如果...早知道...就好了」,為了活下去,人都會選擇怨恨,所以責怪,責怪體制、責怪殺人犯、責怪犯人的家屬,責怪任何可以讓我們繼續生活的所有事。李大芝生氣的問「我哥哥是殺了人,難道我們家人就沒有活下去的權利了嗎?」,宋喬安(賈靜雯 飾演)反問她「我兒子有活下去的權利嗎?」,這些台詞都寫得很扎入人心,是,李大芝一家人有活下去的權力,宋喬安的兒子也有活下去的權力,可是為什麼卻麼難以回答,這個劇本很常出現類似這樣的對話。廖紐世(宏都拉斯 飾演)講了一段話(大意是)「只有我們一家品味節制,有用嗎?」,我覺得這是很多人對人生無力改變時,常會出現自我催眠的一句話,「只有我怎樣怎樣,有用嗎? 這世界會改變嗎?」,太累了,當一個好人太累了,所以大部分的人都選擇放棄,選擇妥協,跟大環境一樣就好,有錢又不用受太多良心譴責,反正那個誰誰誰也是一樣,不覺得人很矛盾嗎? 我們總是希望自己與眾不同、獨一無二,卻又融於大眾,why?
談談演員,吳慷仁真的演得很好,我發現他演技越來越好,我不知道他本人對廢死這個議題有什麼想法,但是他很忠於王赦這個角色,他演出了王赦的想法,這是很難的,很多演員只想接一些容易的角色,高富帥、白富美,吳慷仁不論是在《我們與惡的距離》還是《麻醉風暴I》,都有令人驚豔的演出,你也許不同意王赦的觀點,但是吳慷仁確實將王赦演得非常出色。
賈靜雯,近年我不太喜歡賈靜雯,我很討厭一堆藝人不是在展現家中財富(家有多豪華,去哪個國家完等等),就是在曬小孩,既然是藝人就該拿作品來吸引觀眾,而非炫富,這種中國颳起的風氣,我實在覺得很倒胃口。但是,賈靜雯也確實演得很好,她將一個母親失去孩子的痛苦,表現得很棒,特別是那一幕「我過不去」,還有後面覺得對李大芝一家太過分,卻又說不出原諒的糾結,也演得很棒。
演的最爛的就是劉天晴,于卉喬飾演,任何人經歷過家人死亡,反應都絕對不是這麼冷靜平淡,特別是一個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,這邊就要拿《13 Reasons Why》來比較,漢娜的死,讓所有牽涉其中的人都產生變化,孩子們想要假裝一切都沒發生,甚至閉口不談,可是,他們都知道,一切都不一樣了,于卉喬並沒有演出那樣的改變,年紀太小,經歷太少,是可以理解的。
這是一個好劇本,可能有些人不喜歡結尾,可是別忘了,這是電視劇,並不是要傳頌生活多困難,總是要讓觀眾有一些希望。這個劇本讓我有一個這麼感覺,釋懷,讓所有人都釋懷,然後繼續往前走,不是讓你遺忘已經死去的人,而是讓你學著怎麼和那份痛楚生活下去,或許哪天,被害者家屬與犯人家屬能待在同一個地方,喝一杯茶,聊聊未來。所以這個結局我是滿意的,這樣的一個結局,讓所有人都不再痛苦,我認為很好~ 我們都需要對怨恨釋懷,但如果你還不行,那也沒關係,因為那是你的權力,對於你的失去,你有資格憤怒,你可以憤怒。
再來就要從商業角度看這個劇本了,我覺得它夠深入,這個劇本可以看到所有人的觀點,法扶律師、法扶律師的太太、受害者家屬、犯人家屬、精神病家屬等等,它演得很全面,可是不夠廣,我所謂的廣是指集數太少,任何一個電視劇,只有十集真的太少,特別是這種一個星期演兩集,如果一個星期只演一集,還稍微可以忍,一星期播兩集,這樣太少,你要想,全部只演五個星期,要做什麼商業活動都好像辦不起來,寫一個這麼好的劇本,不是隨隨便便寫得出來,台灣現階段電視劇有這個問題,好的劇本形成不了IP(對,我也在講IP,原本覺得IP很愚蠢),將IP(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)這兩個字用的徹底的是中國大陸,《三生三世 十里桃花》大紅,馬上就有下一部《三生三世 桃花思慕》;《瑯琊榜》大紅,馬上就寫下一部《瑯琊榜之風起長林》,中國電視劇在延續IP這件事上做得很徹底,可能是他們製作成本都很高,所以想盡辦法要延續電視劇的壽命,台灣的電視劇就比較可惜,而且不知道為什麼拍第二集通常都滿難看的,譬如《麻醉風暴2》。觀察韓國、台灣現況,其實都慢慢轉向美劇的風格,壓縮拍攝集數,盡量寫第二季、第三季,除去八點檔那種狗血劇,已經很少看到超過20集的電視劇(偶像劇),除非劇本很扎實。要怎麼延續好的劇本,我認為這是台灣電視劇的新挑戰,題外話,《麻醉風暴》有要拍第三集嗎?
我相信「愛」能帶領我們面對一切困難,只是如何在困境當中仍然相信這點,是我們一輩子都要學習的事情。
Comments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