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「PCHOME之牆倒眾人推」
積怨已久
有發現自從PCHOME出現營運危機後,幾乎所有評論都是負面的。
分享兩篇網路上的文章,看看不同論點,我個人不太同意
「蝦皮購物的補貼策略、PChome 的轉型困境」 by 科技島讀 (這篇在解釋PCHOME轉型的困難)
「PChome蝦皮之爭無關於陸資或介面美感,而是玩不玩得起大數據」by Money 理財網 (這篇在講PCHOME沒向銀行借錢投資,還有大數據)
先從大數據切入,兩篇都有談到,但是我認為蝦皮 vs PCHOME的戰爭跟大數據一點關係都沒有,整個台灣大概都不知道大數據要怎用,老實說我也不知道,馬雲說了很久,他也不知道大數據到底能幹嘛,現階段只在收集數據,什麼數據都買,當庫存,等到確切時機到了,知道怎麼用了,會很快速產生營收。我想的大數據,在商場上,應該著重於預測,透過過往的數據去猜測顧客會購買的東西,再加上一點時空背景,準確判斷商品熱銷的程度,有句話說「數字不會騙人」,而且人有慣性,那跟統計有什麼不一樣? 這問題真是很難回答,我不知道。目前也只想的到Netflix自製《紙牌屋》的例子,Netflix到底從數據上看到什麼,推斷什麼,得出什麼,只能等待他們公司高層釋放更多訊息,一般人很難接觸到,有一派說法《紙牌屋》跟大數據一點關係都沒有,但是我認為有關係,不然那麼多片為什麼買到《紙牌屋》的版權,一定是看到什麼數據,才進行投資,如果當初《紙牌屋》沒紅,大概沒有今天的Netflix,雖然這是後話。
那麼PCHOME的戰爭更大數據無關的原因是,現在的數據只處於在買賣,還不能轉化成營收,這些數據代表某個人的個資,如果PCHOME真的把這些資料販售出去,那他將流失更多顧客,中國人也許不在意,因為他們處處實名制,並沒有察覺個人資料被散佈的嚴重性,台灣不一樣,個資是極為重要,如果你未經同意在網路上放他人照片是會被告,而且有罰則,可能年代久遠大家忘了,幾年前就有過判例,最近不時有人拍坐博愛座的人放到網路上公審,其實被拍者可以用個資法告對方,嚇嚇這些無知老人,順便賺錢,這是題外話,個資法一通過影響很大的是電話行銷人員,不得查看公司客戶資料進而打電話推銷保險,實務上沒人會動不動就告人,但是你可以拒絕,你有拒絕被推銷的權力、拒絕個資被查看的權力。
有發現自從PCHOME出現營運危機後,幾乎所有評論都是負面的。
分享兩篇網路上的文章,看看不同論點,我個人不太同意
「蝦皮購物的補貼策略、PChome 的轉型困境」 by 科技島讀 (這篇在解釋PCHOME轉型的困難)
「PChome蝦皮之爭無關於陸資或介面美感,而是玩不玩得起大數據」by Money 理財網 (這篇在講PCHOME沒向銀行借錢投資,還有大數據)
先從大數據切入,兩篇都有談到,但是我認為蝦皮 vs PCHOME的戰爭跟大數據一點關係都沒有,整個台灣大概都不知道大數據要怎用,老實說我也不知道,馬雲說了很久,他也不知道大數據到底能幹嘛,現階段只在收集數據,什麼數據都買,當庫存,等到確切時機到了,知道怎麼用了,會很快速產生營收。我想的大數據,在商場上,應該著重於預測,透過過往的數據去猜測顧客會購買的東西,再加上一點時空背景,準確判斷商品熱銷的程度,有句話說「數字不會騙人」,而且人有慣性,那跟統計有什麼不一樣? 這問題真是很難回答,我不知道。目前也只想的到Netflix自製《紙牌屋》的例子,Netflix到底從數據上看到什麼,推斷什麼,得出什麼,只能等待他們公司高層釋放更多訊息,一般人很難接觸到,有一派說法《紙牌屋》跟大數據一點關係都沒有,但是我認為有關係,不然那麼多片為什麼買到《紙牌屋》的版權,一定是看到什麼數據,才進行投資,如果當初《紙牌屋》沒紅,大概沒有今天的Netflix,雖然這是後話。
那麼PCHOME的戰爭更大數據無關的原因是,現在的數據只處於在買賣,還不能轉化成營收,這些數據代表某個人的個資,如果PCHOME真的把這些資料販售出去,那他將流失更多顧客,中國人也許不在意,因為他們處處實名制,並沒有察覺個人資料被散佈的嚴重性,台灣不一樣,個資是極為重要,如果你未經同意在網路上放他人照片是會被告,而且有罰則,可能年代久遠大家忘了,幾年前就有過判例,最近不時有人拍坐博愛座的人放到網路上公審,其實被拍者可以用個資法告對方,嚇嚇這些無知老人,順便賺錢,這是題外話,個資法一通過影響很大的是電話行銷人員,不得查看公司客戶資料進而打電話推銷保險,實務上沒人會動不動就告人,但是你可以拒絕,你有拒絕被推銷的權力、拒絕個資被查看的權力。
其次,銀行借款打補貼戰,對PCHOME來說是根本不可能的事,首先面臨的問題是「如何回收?」,蝦皮和PCHOME最大的不同是,蝦皮背後是騰訊,騰訊背後是中國政府,蝦皮等於根本不會倒,他完全沒有還錢的問題,再說,騰訊自己本身投資各式各樣產業,錢超多,子公司SEA就能從遊戲賺回蝦皮虧損的錢,PCHOME不一樣,他沒有母公司,沒有台灣政府會資助他(自由市場也不容許一個政府過度保護一個產業,你不能一面享有自由的福利,一面要求獨裁經濟保護),PCHOME最大問題是,企業分支不夠,他沒有去發展更多事業,導致現在無法與蝦皮在補貼上抗衡。早在很多年,外資廠商(或者說歐美系廠商)陸續建立自己的品牌,默默耕耘很久,PCHOME在價格上無法賣的比較便宜是,他只是電商(PCHOME 24),加上運費,PCHOME只有打促銷價時才有競爭力,但PCHOME同時也有C2C賣場,介面超爛就不再贅述,買露天商品個資還會外洩,也不多說,不管哪一方(買/賣家)都很不滿,都沒有改善,不就是仗著“在台灣我最大”的傲慢心態。
文章還有提到UI/UX(user interface/user experience)不是重點,身為消費者,我認為它是重點,PCHOME頁面爛,真不是我要嫌棄,誰買東西想一開起的頁面一堆字?又不是論文,整個設計就是醜,價格為什麼要用粉紅色?又沒有比較便宜,粉得很討厭,還有搜尋,學學Google,什麼叫搜尋,PCHOME也算是科技電商,為什麼搜尋結果配對這麼爛?價格上沒有太大優勢,介面又難用,除了24小時到貨的賣點,還有什麼吸引人?通常會在網路購物的消費者,一點都不急迫,消費者很快拿到商品只是增加爽度而已。
蝦皮整體設計讓人舒服,選用了溫暖的橘色,盡量用圖去展示產品,當然不免俗的運費補貼,其實蝦皮沒有多厲害的設計,就是“簡單”,如此而已。
即時通訊的部分,PCHOME要分兩部分說,就PCHOME 24它不需要和賣家通訊,因為消費者面對的是PCHOME這個賣場,你會到家樂福問「可不可以賣便宜一點」嗎?…不會嘛!但還是得有個可以發問的管道,這PCHOME 24做的跟其他電商一樣,大同小異,但C2C賣場就很需要即時通訊,消費者可能想議價,可能要討論運費。有發現PCHOME 24沒有評論區嗎? PCHOME 24不想讓消費者評論,擔心過多負面評論會影響銷售,可是卻也降低銷售,我在Amazon看到一款萬人推薦的耳機,當下超想買,別人都說好用的東西,價格又不貴,我也買得起,是會增加購買慾望,PCHOME 24為了主導消費者,限制很多,當有一個以消費者為主的企業出現,PCHOME 24馬上被打趴,不是蝦皮真的有多好用,是PCHOME 24太爛了。
(有空截圖比較,就可以知道PCHOME 24有多爛)
再回過頭來說大數據,PCHOME是台灣最大電商,它應該有很多數據,譬如哪樣商品熱銷、周轉率,再進一步北部人都買什麼,南部人買什麼,再細一點台北人買什麼,高雄人買什麼,加入天氣,可以細分好多,就不知道PCHOME有沒有善用,看起來比較像是沒整理。每個人都可以看到數字,但是每個人解讀都不一樣,有些人看到過去,有些人看到未來,有些人不知道數字代表的意思,但不管怎麼樣,得去驗證數字代表的意義,因此,企業家財報要準確,正確的財報代表著公司營運狀況,可以知道行銷有沒有用,就不說有很多企業都是作帳來的,如果網家有去檢視每月營收,早該發現蝦皮影響力,而不是等到現在,消費者都買慣了才出手,國外企業明顯在這方面有很高的危機感,譬如:Google、Apple、Facebook、阿里巴巴。
寫了以上批評,分享一點建議,畢竟我不想看到PCHOME被打趴,中國電商大舉入侵台灣,我還是有愛台灣的血液。
1. 改善頁面: 把頁面/APP做的簡單一點,再簡單一點,不要一打開都是字,很煩,請參考亞馬遜
2. 把粉紅色價格改掉,那個粉看起來很廉價,不要寫一堆五顏六色的字,售價特別用不一樣顏色就好
3. 販賣正版商品: 要做出與中國商品的區別,正版很重要
4. 以量制價: 降低售價,盡量將售價壓在有競爭力的價格
5. 增設評論商品區: 用群眾力量去銷售商品,請參考亞馬遜
6. 賣家電產品要考量到售後服務和安裝問題: 不能推給供應商,PCHOME要想辦法解決增加消費者滿意度
7. 改善搜尋系統: PCHOME關鍵字配對真的很爛
8. 上PTT尋找PCHOME的評論,看看消費者不滿意的點在哪裡
PS: 露天就不管了 ,要買露天,我建議直接買淘寶!
2017.11.03 更新
再分享一篇網路上的文章,我長期看科技新聞,有很大原因是國外訊息萬變,台灣媒體產業實在是太...不知所云,台灣的編輯有兩種,一種是在業配,一種是英翻中,那編撰人的觀點呢? 要看英翻中我自己到國外網站看就好了,連中國科技媒體都寫得比台灣媒體還有料,我漸漸對台灣科技媒體覺得煩,花了時間看沒獲得什麼,我很推薦中國36kr,他們訊息更新之快,張忠謀退休的新聞一出,他們馬上寫一篇報導出來,還有美國龍頭的新聞,但必須適應中國式口語,有時候會看不懂。
「PChome 不會打不贏蝦皮,要開始先打下一場仗了! 」by INSIDE
我很認同本篇文章的觀點,我也覺得PCHOME應該不會輸,但是最近看起來好像快輸了,可以明顯感覺到PCHOME掉入蝦皮的泥澡中。(趕快任用30歲上下的年輕人,別再用老人了)
最近看到一篇文章將蝦皮跟Netflix相比較,覺得有點荒唐(好像有點崇洋),別說產業類別不同,就是營收方式也不同,裡面有很多不同的地方,最重要的是連主事者的遠見都不同。Netflix很像過去的Amazon,可能過去幾年,大家漸漸忘記,當初Amazon也負債好久,讓它撐過才開始大量營利,kindle時代,還記得嗎? Amazon沒賺錢還送出一堆kindle給用戶,現在回頭看Jeff Bezos做了一個很大膽的決定,那時候沒起來,大概Amazon也掛了吧! 現在Netflix也是一樣,大量舉債,賺觀眾黏著度,而且可以預期這些錢是收得回來的。但是蝦皮不一樣,它僅是依靠母公司有錢,大量補貼,它並沒有自產商品,白話文一點,它就是一間線上賣場,有一天不再補助的時候,可以預期消費者就會離開,它用中國企業炒短線的風格營利。兩個立足點都不同的企業,相比一起我覺得很荒謬。
再寫一些我的觀點,PCHOME成立五人決策小組,我覺得是對的,但是年紀太老了,應該在加五個30歲-35歲的年輕世代。不要害怕爭吵,因為在不同的意見中才會激勵更多想法,摔門、摔桌都是可以理解,老闆只要確認一點,這些人在吵的事是為了公司未來,而不是他個人的升遷,所以老闆只要做兩件事,一是決定公司的大方向,二是知道你的員工能力深淺和他在想什麼,剩下時間就是看報表。最後,對員工好一點,人才有時候並不是為了錢,還有一些人是為了理念,為了環境,為了社會,去挖蝦皮的人吧!
(有空截圖比較,就可以知道PCHOME 24有多爛)
再回過頭來說大數據,PCHOME是台灣最大電商,它應該有很多數據,譬如哪樣商品熱銷、周轉率,再進一步北部人都買什麼,南部人買什麼,再細一點台北人買什麼,高雄人買什麼,加入天氣,可以細分好多,就不知道PCHOME有沒有善用,看起來比較像是沒整理。每個人都可以看到數字,但是每個人解讀都不一樣,有些人看到過去,有些人看到未來,有些人不知道數字代表的意思,但不管怎麼樣,得去驗證數字代表的意義,因此,企業家財報要準確,正確的財報代表著公司營運狀況,可以知道行銷有沒有用,就不說有很多企業都是作帳來的,如果網家有去檢視每月營收,早該發現蝦皮影響力,而不是等到現在,消費者都買慣了才出手,國外企業明顯在這方面有很高的危機感,譬如:Google、Apple、Facebook、阿里巴巴。
寫了以上批評,分享一點建議,畢竟我不想看到PCHOME被打趴,中國電商大舉入侵台灣,我還是有愛台灣的血液。
1. 改善頁面: 把頁面/APP做的簡單一點,再簡單一點,不要一打開都是字,很煩,請參考亞馬遜
2. 把粉紅色價格改掉,那個粉看起來很廉價,不要寫一堆五顏六色的字,售價特別用不一樣顏色就好
3. 販賣正版商品: 要做出與中國商品的區別,正版很重要
4. 以量制價: 降低售價,盡量將售價壓在有競爭力的價格
5. 增設評論商品區: 用群眾力量去銷售商品,請參考亞馬遜
6. 賣家電產品要考量到售後服務和安裝問題: 不能推給供應商,PCHOME要想辦法解決增加消費者滿意度
7. 改善搜尋系統: PCHOME關鍵字配對真的很爛
8. 上PTT尋找PCHOME的評論,看看消費者不滿意的點在哪裡
PS: 露天就不管了 ,要買露天,我建議直接買淘寶!
2017.11.03 更新
再分享一篇網路上的文章,我長期看科技新聞,有很大原因是國外訊息萬變,台灣媒體產業實在是太...不知所云,台灣的編輯有兩種,一種是在業配,一種是英翻中,那編撰人的觀點呢? 要看英翻中我自己到國外網站看就好了,連中國科技媒體都寫得比台灣媒體還有料,我漸漸對台灣科技媒體覺得煩,花了時間看沒獲得什麼,我很推薦中國36kr,他們訊息更新之快,張忠謀退休的新聞一出,他們馬上寫一篇報導出來,還有美國龍頭的新聞,但必須適應中國式口語,有時候會看不懂。
「PChome 不會打不贏蝦皮,要開始先打下一場仗了! 」by INSIDE
我很認同本篇文章的觀點,我也覺得PCHOME應該不會輸,但是最近看起來好像快輸了,可以明顯感覺到PCHOME掉入蝦皮的泥澡中。(趕快任用30歲上下的年輕人,別再用老人了)
最近看到一篇文章將蝦皮跟Netflix相比較,覺得有點荒唐(好像有點崇洋),別說產業類別不同,就是營收方式也不同,裡面有很多不同的地方,最重要的是連主事者的遠見都不同。Netflix很像過去的Amazon,可能過去幾年,大家漸漸忘記,當初Amazon也負債好久,讓它撐過才開始大量營利,kindle時代,還記得嗎? Amazon沒賺錢還送出一堆kindle給用戶,現在回頭看Jeff Bezos做了一個很大膽的決定,那時候沒起來,大概Amazon也掛了吧! 現在Netflix也是一樣,大量舉債,賺觀眾黏著度,而且可以預期這些錢是收得回來的。但是蝦皮不一樣,它僅是依靠母公司有錢,大量補貼,它並沒有自產商品,白話文一點,它就是一間線上賣場,有一天不再補助的時候,可以預期消費者就會離開,它用中國企業炒短線的風格營利。兩個立足點都不同的企業,相比一起我覺得很荒謬。
再寫一些我的觀點,PCHOME成立五人決策小組,我覺得是對的,但是年紀太老了,應該在加五個30歲-35歲的年輕世代。不要害怕爭吵,因為在不同的意見中才會激勵更多想法,摔門、摔桌都是可以理解,老闆只要確認一點,這些人在吵的事是為了公司未來,而不是他個人的升遷,所以老闆只要做兩件事,一是決定公司的大方向,二是知道你的員工能力深淺和他在想什麼,剩下時間就是看報表。最後,對員工好一點,人才有時候並不是為了錢,還有一些人是為了理念,為了環境,為了社會,去挖蝦皮的人吧!